周强:转方式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
www.jjjtsb.com?2011-10-26 16:56? ?来源:《光明日报》 我来说两句
“环境污染整治一定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” “两型社会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好、无污染。污染整治是“两型社会”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,也是在调研中干部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。 湘江流经湖南14各市州中的8个,是湖南的“母亲河”。近现代以来,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加快发展,湘江水质警报频频拉响。“50年代淘米洗菜,60年代洗衣灌溉,70年代水质变坏”。在与株洲清水塘的居民座谈时,大家用这一顺口溜描述过去的环境污染状况。湘江污染,已成为湖南发展的“沉重翅膀”。不少干部群众曾对我讲,湘江清澈之日,就是湖南“两型社会”建成之时。 “湘江水污染问题,表现在水中,根子在岸上,本质是发展方式粗放”,调研座谈中,基层的同志的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。要还湘江一江清水,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模式。株洲清水塘地区是国家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,聚集了152家规模以上冶炼、化工、建材企业,工业结构性污染严重,一度成为湘江流域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。2008年以来,株洲市不惜牺牲清水塘地区每年30多亿元工业产值、3亿元税收,实施“炸烟囱、吃废渣、净污水、变土壤、美环境”等举措,关停污染企业123家,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9家,工业废水实现100%达标排放,曾经“污名”远播的清水塘开始“变清了”。长沙坪塘镇是一个以水泥、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区,每年排放大量废水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及粉尘,严重影响长沙湘江水质和空气质量。过去由于这些企业一直是镇里财税收入主要来源,此前几次整治,效果却不明显。2009年,长沙市痛下决心,彻底关停13家污染企业,关闭整顿26家非煤矿山企业,斩断污染源。 污染整治需要痛下决心,打破行政壁垒,实行上下游同治、干支流同治、城乡同治。2008年起,我们借鉴欧洲莱茵河治理经验,提出把湘江建设成“东方莱茵河”,启动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,彻底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的“楚河汉界”,把上游城市的市长对进入下游的水质安全负责作为一条刚性措施,实行目标管理,严格执行“一票否决”。湘江重金属污染初步得到遏制,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比2007年提高了20%。调研中,听到很多群众高兴地说,“现在水更清了,天更蓝了,地更绿了,空气更清新了”。 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在利用行政手段的同时,还需要充分借力市场的作用。2007年底,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排当时全国倒数第三。如果污水处理率不达标,湖南就可能完不成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任务。从2008年起,全省上下背水一战,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行动计划,放开污水处理投资领域,广泛采取BOT、TOT、委托运营等模式建设,三年共新建119个污水处理厂,每个县城都建有一个以上污水处理厂,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19.94%提高到72%。各地还利用先行先试权,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。长沙市环境资源交易所所长刘中向我介绍:“以前企业污水排多排少一个样,现在排污多了要交费,少排污的话,节省下来的排污指标可以拿到市场上卖钱,企业排污治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。” 污染治理是难事。近些年的实践让我体会到,在这件事上必须下决心、动真格。开展长株潭试验区“两型社会”改革建设的这几年,是全省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,也是全省节能环保、污染整治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。全省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,14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湘资沅澧“四水”和洞庭湖水质达标率全面提升。长沙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获联合国“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”,株洲由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转变为生态宜居城市,湘潭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。 |
- 心情版
-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
- 查看心情排行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