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的《人民日报》用大篇幅对中产群体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度报道,记者的详实采访为公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中产生活——国内的所谓“中产”,大部分都背负着种种生活压力。造成中产压力较大的原因很多,《人民日报》直言其中以畸高的房价透支了很多人半生财富,最为受人关注。除此之外,再加上“短腿”的社保、高强度的工作、子女教育、户籍门槛……让中产们成了“房奴”、“车奴”、“卡奴”、“孩奴”……
中产群体所面临的较大压力,其实并非中国独有,甚至可以说这是国际性通病。比较而言,欧美成熟国家因为社会保障体制及各项社会、教育制度的较为完善,其中产的压力相对较小。而亚洲,以日本、香港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,因为高房价等原因,中产的压力普遍较大。中产群体较大压力这一现象,早已引起了社会学领域和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,并被日本和美国学者归纳为中产“下流化”。
实际上,近年来有关内地中产群体生活状态的报道和分析,已经很多。零零碎碎的解决意见,实际也不少,这些建议都清楚地意识到,中产“下流化”的趋势必须得到遏制,因为中产群体的扩大和稳步增长,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须保障。而中产群体因为房价等原因所背负上的社会压力,不仅将导致其生活品质降低,遏制更大中产群体的形成,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。
透过《人民日报》的调查和分析,中产“下流化”的直接原因,其实已经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,并与公众的感受不谋而合。也就是说,解决好了这些问题,也就遏制住了中产“下流化”的趋势,并能促进中产群体的扩大。
以畸高的房价为例,我们承认,因为房子而倾注半生财富的中产,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城市,并不能仅此就说,中产群体都是因为房价才“下流化”的。但要认识到的是,大部分中产群体本身就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城市,而房价的畸高不下也主要是这些城市。可想而知,为什么房价成为“压垮”中产的稻草。当然,对于房地产的调控,决策层一直没有放松过。但不改房价从大趋势上一路向上的势头,而且每一次调控之后还迎来报复性上涨,这实际上遏制了新的中产群体的生成和扩大。
进一步分析中产“下流化”背后的房价因素,可以看到社会分配体制亟待改革,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被少部分群体拿走,这其中也包括通过土地出让获利的各地政府。所以,遏制房价,必然要遏制政府的逐利倾向,而现行财税制度以及事权格局,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行,而非简单地行政调控可以。如果继续简单的行政性调控,遏制房价只能成为一句空话。相应的,中产“下流化”的各个成因,其实背后都有类似的逻辑。无论是社保、教育还是户籍问题……归纳起来,都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深入改革,而最终都绕不开政府职能的归位,中立地裁决、管理各项社会问题。
还应看到的是,中产“下流化”被广泛热议的同时,更困难人群容易被忽略,而这一群体和“下流化”的中产一样不在少数。其实无论是中产的“下流化”,还是中产之外更困难群体,所面临的社会压力、家庭负担,都是一样的,区别只在于工种的差异,以及相对收入的差距。这两个群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,其实是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问题的一体两面。无疑,解决以上问题有赖于加快社会领域的改革,这从根本上要求政府职能尽快转型。
- 2010-09-06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人数已达8.17亿?
- 2010-08-31中产超8亿,全怪标准低
- 2010-08-02北京的"中产"只是个传说
- 2010-08-02房价上行白领下行:中国白领"中产"梦破碎
- 2010-07-21中产阶层的概念炒作可以休矣
- 2010-07-207亿中产:“画饼”虽大,何以“充饥”
- 2010-07-19新奴隶时代,有多少中产阶级不能幸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