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10年以来,湖北地区高校新增20余张新面孔,这些院校或是由原来的学院升格为大学,或“独立”,或更名,或合并组建,或新建。目前,高校更名大战还在继续,新面孔频出不穷;并出现有15所高校名称近似,导致开学时常有新生走错校门。教育专家表示,频改名不是好现象,学校重在练内功。(4月19日,中国教育在线) 高校改名并非武汉个例。某种程度上讲,频繁改名的高校也不只是在湖北,高校改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。近十年来,全国近2000所高校,近半数换过“校名”。改名究竟为哪般?无非是通过“外包装”的更换来吸引生源。当然,其中不乏真正的改革创新者,但多数改名行为都是冲着“名”和“利”而来——学校改个好名字,招到更多的生源,就能挣到更多的钱。除了改名字,有的学院想方设法要升格为大学,通过独立、更名、合并、组建、新建等多种形式提高知名度。笔者疑惑,难道高校的名字真的比其内在更重要吗? 高校如果只看重改名字,而不看重练好内功的话,那么除了头衔更换,办学水平、师资力量、硬件设施、校园环境肯定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进。过于急功近利、只求虚名的发展模式,将使部分高校走入生存误区。学生招进来了,学校发展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内涵建设上,以质取胜才是发展教育的正道所在。国外的百年名校并没有把自己的名字改得“冠冕堂皇”,却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底蕴和实力成为享誉全球的著名学府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校名是品牌,而频繁的更改校名只会是其文化积淀和底蕴的损耗,这样岂不可惜? 高校频繁改名暴露出很多问题。第一,暴露出某些高校急功近利的办学形象。这些高校不满足于现有的校名和定位,蠢蠢欲动都想更名,专科往本科发展、本科向综合靠拢,在校名上一味追求“高大全”,完全不顾自身教育形象。第二,高校名称近似会引发名称混乱,易误导考生填报志愿。高校名称往往概括了高校专业结构及办学特色,如果缺乏严肃性,想怎么改就怎么改,必然引起名称的混乱,这对不明就里的考生来讲,是一场灾难。第三,有违教育管理的严肃性,易形成不正当竞争。高校的更名有一套严格的程序,先由教育厅审核,再上报省市区政府,然后再报到教育部审批。名字近似的校名搅浑了招生的一池春水,为不正当竞争开了方便之门。 高校频繁改名就是源于对利益的不当追求,大学的扩张也是高校过度行政化下的表现。高校更名的随意性折射出了不严谨的办学决策,罔顾了高校作为知识殿堂的文化形象,也反映出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在设置上的不够精密。高校改校名不等于变成了名校,内功没修炼好再“高大全”的外表也是假把式。校名一年一变,更何况学科、专业呢?因此,我国大学要提高办学质量,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,形成优良的办学传统,需要的不是在校名上做文章,而应该踏踏实实按教育规律办学。 |
相关阅读:
- [ 05-19]高校改名雷同的三大弊端
- [ 05-19]用制度约束把国企招聘扳回正道
- [ 05-15]招聘降低户籍门槛是“双赢”之举
- [ 05-14]不妨定位成“经济适用型”人才
- [ 05-13]体育锻炼为何成了大学生的负担
- [ 05-13]大学师生要敢于对“潜规则”说不
- [ 05-12]“高校转职教”还需破除职教歧视
- [ 05-09]书院,在流光中驻足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