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9日,乌克兰警察开始驱散抗议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示威者,使自2013年11月24日开始的抗议与冲突进一步升级。
“乌克兰处在十字路口”,这是不久前布热津斯基撰文评价乌克兰局势时所说的一句话。他希望乌克兰不要在俄罗斯的床边藕断丝连,而是尽早投到欧洲和美国的怀抱来。这也是乌克兰国内西部地区居民的普遍想法,自去年11月下旬亚努科维奇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以来,以西部地区居民为主的反对派一直盘踞在基辅街头,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,而在前日政府与反对派的谈判破裂后,基辅街头再度爆发导致多人伤亡的激烈冲突。乌克兰的政治僵局该如何化解、还能不能化解,一个大大的问号已飘荡在该国上空。
乌克兰的现状显然不妙,自1991年从前苏联分裂出来并独立建国以来,这个东欧边缘国家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,总是被几乎完全相反的力量所掣肘,从而导致国家无法前行。有两种“东拉西扯”的因素在深刻左右着乌克兰的局势,一种出自内部,一种来自外部。
内部来论,乌克兰与欧洲接壤的西部地区,与和俄罗斯接壤的东部以及南部地区,在经济、社会结构上大不相同,对国家前途看法迥异。说乌克兰语的西部地区靠近中东欧,经济以农业为主,天主教信徒居多,更倾向于加入欧盟。东部和南部地区居民则以俄语为主,俄罗斯族人口占比较高,信仰东正教,重工业发达且产业链与俄罗斯高度融合,更愿意与俄罗斯连为一体。
利益要求、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传统上的全面背反,使乌克兰的不同地区凝聚了不同的政治认同。这极为类似19世纪中期时美国的南北对立,而比后者更为复杂的是,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环境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博弈,扩大和激化了乌国内的东西对立和政治冲撞。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“欧亚联盟”构想,与欧盟乘前苏联解体之机向东扩展的愿景,从东西两个方向在乌克兰相遇时,这两股推力更将乌克兰“东拉西扯”成了断裂国家。
无论对俄罗斯和还是欧盟,乌克兰都是一块大肥肉。基辅罗斯乃是东斯拉夫人的共同起源地和精神故乡,而在二十多年前还处在前苏联的同一家园,俄罗斯垂涎乌克兰其来有自。布热津斯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说过:没有乌克兰,俄罗斯永远不会再成为强国。
欧盟与乌克兰谈论起联系国协定——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奏,则不仅要进一步减轻俄罗斯对欧洲的战略压力,同时还想开发乌克兰巨大的页岩气和页岩油资源、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。这当然不为俄罗斯所乐见。为搅黄乌克兰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谈判,普京承诺向乌克兰购买价值150亿美元的国债,同时大幅降低供应乌克兰的俄罗斯天然气价格。
欧盟以及同样不希望把乌克兰拉进北约的美国,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博弈已经公开化且到白热化程度。在基辅发生街头示威后,美国参议员麦凯恩亲临现场“助阵”乌克兰反对派,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见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指责西方助燃乌克兰暴力事件。俄罗斯与欧盟和西方当前在乌克兰展开的乃是零和博弈,两家都想独得乌克兰而不愿分享。
在左右皆是强邻的情况下,乌克兰的最好选择是“东成西就”——既与俄罗斯通好,又与欧盟交善。然而,乌克兰只是欧亚大陆棋盘上的棋子而非玩家,当玩家的意志不一致时,乌克兰没有可能任由自己自由设计国家前途。欧盟的抱负与俄罗斯的雄心是两股道上相背而向的马车,乌克兰不幸被这两辆马车都选作车辕,并且丧失了选择不做车辕的权利。
当此情形,乌克兰已经陷入左右为难,无论舍此就彼还是舍彼就此,都会是莫大损失。在内外牵扯中,乌克兰的前途有如半个世纪前的美国,乃是两种:一种是,分裂为两部分,西部与东部和南部各成新国家,西边的部分转向欧盟怀抱,东部和南部更紧密地与俄罗斯连在一起。另一种是,相互对立的东西两部及两种意愿中,一方全面压倒另一方。达至后一种结果的办法,从美国南北战争的经验看,只能是暴力,想通过内部协商没多少可能。
乌克兰的危机也许能够控制到相对小的程度,国内不同政治派别通过争斗和妥协也许可以勉力维持国家完整。但这是有条件的,那就是没有外力拉扯。在外力已深深介入乌克兰局势时,这个国家的前景难有乐观的预期。
程亚文(北京 学者) |